2017年达内集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精神,达内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内”)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 拟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项目上与高校展开合作,在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讲求实效的原则下,深入推动校企双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一、建设目标

达内产学合作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项目面向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数字艺术等本科及以上相关专业。作为职业人才培养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达内旨在打造产学研融合的教学模式,以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产业和技术发展,建设专业实训环境,以及提供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企业真实项目或技术岗位实习实训,提升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水平。

二、建设内容

1.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产学结合、适应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校企长效合作机制。校企双方从产业人才需求出发,通过达内专业团队对招聘企业的岗位职责要求、岗位技能要求、薪资水平、地理分布等大数据进行抓取和分析确定人才能力标准,拟定人才培养方案。

2.结合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校内实践体系,引入达内企业文化、岗位实训环境、技术体系和商业实践案例、完善校外实践体系的建设。

3.达内为参加校外实践的学生提供商业项目开发实战课程和顶岗实训。商业项目开发实战由达内集团资深项目经理指导完成,学生通过实战项目开发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并提升岗位技术能力。达内或合作企业从参与商业项目开发实战的学生中择优安排顶岗实训,使之熟悉企业文化,了解产业真实工作环境,提升工作经验和综合职业素养。

4.推行差异化教学模式和项目管理制度。按照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在校外实践基地按照项目管理制度进行订单式培养,侧重课堂和课外项目实践项目,协助院校实训环境建设。校企双方从宏观上对项目进行全面督导,对各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以校外实践驱动专业课程建设,争取成为全国校企协同合作的典范。

三、申报条件

1.院校领导支持教学创新,具有前瞻意识,大力推动产学合作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2.项目申报人为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电子商务、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数字媒体、电子商务、网络工程、会计学等本科及以上相关专业负责人。

3.项目实施具有一定的学生规模,每专业方向申报学员不少于80人。

四、支持办法

1.拟定支持11个方向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项目:互联网应用开发、大数据开发、移动互联开发、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艺术、互联网营销、云计算开发与运维、主办会计、虚拟现实开发、Web前端开发和软件测试。

2.针对不同地域的院校,达内在全国开放不少于100家分公司按区域就近服务的原则进行项目实施,在当地分公司挂牌“XXX大学-教育部达内校外实践基地”。

3.立项院校将会获得达内分公司的项目实施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提供学生实践场地及设备设施。

(2)提供企业讲师授课及项目、技术实践案例等实践课程,包含具有自主研发具知识产权的教学课件、微视频、项目实践案例、实训指导书及知识文档。

(3)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职业素养培训及就业服务。

(4)为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实习实训提供食宿等协调安排,并严格执行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和保障体系。

4.原则上申报院校每次参加校外实践的学生不少于40人。院校可酌情安排学生校外实践活动随行教师,辅助实践教学活动和日常活动、安全等组织和管理。

5.达内计划支持100所院校实施该项目,并给予立项院校2万元人民币经费支持,用于优秀学生奖励,奖励规则按企业标准核定。

6.参加顶岗实训的学生,达内和合作企业会结合其能力,参照当地同岗位薪资标准发放实习待遇。

五、申报办法

1.项目申报者应认真填写《2017年达内集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表》(见附件)。

2.项目申报者需在2017年5月10日前将加盖学校公章的申请书邮寄至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院校事业部(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18号中坤大厦E座10层10017室,邮编:100098,联系人:李焕英,电话:010-57278149/15210784379), 也可将加盖院系公章的申请书形成PDF格式电子文档(无需提供纸质文档),发送至lihuanying@tedu.cn。

3.达内集团拟于2017年5月开始组织对申报单位进行项目遴选,并报送教育部终审。最终立项名单以教育部官方网站的公布为准。

有关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申报说明和申报表格式,请参见网址:

http://www.ycty.org/project/20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