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内亮相2018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 持续助力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

发布:英才添翼来源:英才添翼时间:2018-05-29

5月24日-25日,“2018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会议围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工科人才培养、产业学院建设等方面进行分享和探讨,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企业的2000多名代表参会。 达内教育集团作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合作企业受邀参加本次对接会。

对接会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联合主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发表主题演讲,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吴爱华主持会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作“培养堪当大任的卓越拔尖人才”主题报告

会议现场达内重点展示了“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手册、校企合作一站式解决方案、2018年达内集团第一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与中国高等教育社联合出版的“用微课学”系列教材等内容,受到了前来参观院校、企业的广泛关注,与会代表们纷纷表示希望未来能够与达内进行深入的沟通与合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 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文件精神,达内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内”)发布了2018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达内将拨付专项经费及百万级的教学资源,面向全国高等院校(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电子商务、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数字媒体、电子商务、网络工程、会计学等相关专业,在Python智能开发、大数据应用开发、 全栈式互联网开发、虚拟现实开发、云计算开发与运维、移动互联开发、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艺术、互联网营销、主办会计等课程方向,与高校在新工科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展开合作,在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讲求实效的原则下,深入推动校企双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新工科建设

项目简介:面向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相关专业,与合作院校共建新工科专业。作为IT人才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达内旨在助力院校新工科专业改革,支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打造产学研融合的教学模式,提供先进的IT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措施,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提升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促进专业化发展,完善实用技术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IT行业规模化、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需求,形成可推广的新工科建设改革成果。

申报条件:院校(本科)相关专业负责人作为主体申报,原则上以合作院校现有专业课程为基础,包括已 经开设或排入计划即将开设的专业课程;未开设的新课程,经双方协商,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和教学计划。合作应具有连续性,每专业方向合作至少三届,每届申报学员不少于80人。申报专业共建的学时安排不少于36学时,每学期至少要开课一次。所申报的专业课程应不少于40个学生。

专业方向:支持Python智能开发、大数据应用开发、全栈式互联网开发、虚拟现实开发和云计算开发与运维5个方向的专业。

资助总额度:150万;资助项数:50个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项目简介:面向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数字艺术等相关专 业,与合作院校专业共建。作为IT人才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达内旨在协助院校打造产学研融合的教学模式, 提供先进的IT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措施,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提升教育理念、教学能力、 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促进专业化发展,完善实用技术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IT行业规模化、高质量 的人才培养需求。

申报条件:院校(本科)相关专业负责人作为主体申报,原则上以合作院校现有专业课程为基础,包括已经开设或排入计划即将开设的专业课程;未开设的新课程,经双方协商,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 教学计划。合作应具有连续性,每专业方向合作至少三届,每届申报学员不少于80人。申报专业共建的学时安排不少于36学时,每学期至少要开课一次。所申报的专业课程应不少于40个学生。

专业方向:支持互联网应用开发、大数据开发、移动互联开发、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艺术、互联网营 销、云计算开发与运维、主办会计、虚拟现实开发9个方向的专业。

资助总额度:150万;资助项数:50个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

项目简介:面向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数字艺术等相关专业,与合作院校共同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训练体系等。作为IT人才解决方案的领军企 业,达内旨在协助院校打造产学研融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提高技术创新意识,锻炼专业技术能力, 提高职业综合素养,培养校园创业热情,同时支持学校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建设和教育改革。

申报条件:院校(本科)相关专业负责人作为主体申报,院校需按照创新创业项目计划的要求对项目日常管理。不论项目实施地点在企业方还是校方,双方均需提供相关的必要支持,包括场地、硬件设 备、网络环境等,以满足项目活动的需要。首批选择30家院校进行试点,原则上优先发展与达内集团有过合作的本科院校。

专业方向:不限专业,支持院校创新创业协会活动、双创指导课程等

资助总额度:90万;资助项数:30个

申报办法

1.项目申报者需在2018年6月30日前将加盖院系公章的申请书形成PDF格式电子文档(无需提供纸质文档), 发送至pr@tedu.cn;也可将盖章后的申请书邮寄至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院校事业部(邮寄地址:北京市海 淀区北三环西路甲18号中坤大厦E座10层10017室,邮编:100098,联系人:张老师,电话:010-57278149)。

2.达内集团拟于2018年7月组织对申报单位进行项目遴选,并公布立项名单。  

3.达内集团将与立项单位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书,项目立项周期为3-4年,立项后,项目相关的所有工作需在一年内完成。

4.项目负责人提交结题报告,项目完成后达内集团将组织对项目进行验收。最终立项名单以教育部官方网站的公布为准。

 

更多关于建设项目申报说明和申报表格式,请参见网址: http://www.ycty.org/project/2018/1

往届达内集团--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回顾

2016年,达内集团支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第一批)经审核批复43所立项院校,包括复旦大学、大连大学、济南大学、深圳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西安石油大 学、江西农业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南京工程学院、黄淮学院、宜春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等。达内集团出资50万元经费及百万级的教学资源,支持43所立项院校在专业共建、在线课程建设及师资培训方面展开改革实践。      

针对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师资培训立项院校及专业共建合作院校,达内于2016年7月组织开展了互联网+ 创新型专业师资培训(暑期班)、2017年1月组织开展了云计算与大数据方向师资培训(寒假班)。 

暑期班

寒假班

2017年,达内教育集团共收到来自28省市的218所学校提交的387份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请书,最终确定批复立项234个项目。支持高校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实践条件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创新创业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2017达内集团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先后在各高校落地